首页

小妮女王

时间:2025-05-24 12:52:45 作者:重要战略威慑力量 山东舰刷新我国航母事业多个“首次” 浏览量:53938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五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前会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

  此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罗林致辞讲话。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主持。

  廖祥忠在致辞中指出,在学科建设布局中应重视“三国”,即国际传播、国别区域、国际组织的三位一体建设,并强调区域国别学是“三国”的核心基础。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向内要解决科技意识问题和科技素养训练问题,向外要注重对象国研究,推动国际传播落点落地。

  罗林介绍了高校国别和区域学科建设发展历程,指出当下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体现出研究力量持续扩大、学术生产力显著提升的特点。他当日以《赋能国别和区域研究,加强中国海外传播》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罗林指出在国际传播与外交策略领域中,权衡全球一致性与地方特定性是核心议题,因此“一国一策”和“一域一策”的策略尤为重要。罗林还强调了共情与跨文化交流在深入理解各国文化和社会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提出结合国别与区域知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据,加强与受众的共情,是提高外宣效果的关键。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的发言题目为《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发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深度剖析了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余江强调,区域国别学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教学参考,并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区域国别学知识和方法。

  肇庆学院副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胡文涛的发言题目为《区域国别学中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历史、议题与实践》,在发言中阐述了区域国别学中国际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变、关注焦点与实践应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以《区域国别学的中和理论》为题,围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理论争议,以及中和理论作为替代理论的逻辑推论进行了发言。赵可金提出中和理论作为弥合西方普遍主义偏好和其他地区特殊主义偏好鸿沟的一种学术努力,对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博以《精准施策、差异传播——基于〈中国政治话语全球传播效果调查〉的思考》为题,从报道数量、国家分布、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对中国政治话语全球传播效果调查进行了解析,指出主流外宣有助于提高外国民众对我国的正面了解,提出翻译是区域国别研究和话语的重要转化环节。(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国拟修法增强学生依法服兵役意识

3月21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4年3月20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同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鲶博行在广州兰圃举行新一轮中日亚洲司长机制性磋商。双方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应急管理部:避免把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变成内部举报

然而,还有一些影响缅甸和解进程的情况值得关注。一方面,长期以来,昂山素季开展政治活动或者斗争时,倡导并采取非暴力方式。而自2021年2月缅甸政局突变以后,民盟其实已经分化为温和派和极端暴力派,后者走上暴力反抗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之路已经两年多了,与昂山素季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关系渐行渐远。而昂山素季长期被监禁,对外界情况知之甚少,她以后如果与国家管理委员会在国家和解方面达成共识或开展合作,即便她可以公开呼吁民盟部分极端人士放弃暴力抗争,但是否还能“管得住”这些人、能否让他们放下武器而以和平与合法的方式参与政治,尚待观察。这其实也是缅甸实现和解与和平过程中的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谁有能力去让极端反对派去放弃暴力斗争。这个问题不解决,缅甸和解就难以完全实现。

国家统计局: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九峰镇是乐昌市黄金柰李主产区之一,今年九峰镇黄金柰李产量达6000万斤,产值超5.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黄金柰李销售额近1.27亿元,较去年增长5%以上,带动900多户果农增收。

金观平:千方百计做好农业防灾减灾

冯金洲认为,目前视神经脊髓炎的诊疗仍存在几方面困难,药物普及有待提高、患者经济负担仍待减轻,“目前,国家政策对罕见病诊疗支持度很高,大型三甲医院能够实现有药可用,但基层医院还很难实现罕见病药物的配备,医生用药经验也有待提高;随着医保报销政策惠及更多患者,患者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但由于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较高,价格相对昂贵,长期用药仍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云南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1206项

“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新合作不断延伸。从最早的联合规划、协同招商、共同开发,拓展到近年来的服务贸易、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共建“国际化走廊”等领域。今年11月25日,中新双向投资洽谈会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召开,3批26个中新双向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